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为全面贯彻“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完成好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任务,教育学院教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严把教学内容关,加强在线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培训,确保教学进度和学习质量,同时发挥课程思政积极力量,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推动网上授课提质增效。转战“云课堂”的教育学院教师们是否能够经受新环境的考验?让我们走近云端开讲的英语“主播”们,看看他们get到的新技能。


杨满珍:融合新技术的平台会帮助教师走得更远

杨满珍发现五年前自己带领团队开展的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是个正确选择,现在可以无比从容面对在线教学。疫情期间,杨满珍和她的团队按照既定计划,在与外研讯飞公司自主联合研发的FiF 智慧教学平台上,有条不紊地开展《综合英语》课程在线网络教学。得益于强大的技术支持,内嵌的电子版教材、口语练习库、单元测验等数据互联互通、网络稳定、实时更新;限时班级讨论替代课堂上的学生发言,限时资源共享扩展学生的课后学习分享,限时上传学习作品可确保学生的课堂参与,这些强大功能让她感觉不到与线下教学的差异。再结合腾讯课堂的在线指导,写作专题慕课的学生自主学习,远程直播课程教学效果与现实课堂相当,甚至有些方面更好。同时,随时可查的平时成绩在线记录更是个指挥棒,时刻督促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杨满珍表示,信息化时代,教师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要发挥好监督、指导、协调等角色,她相信融合新技术的辅助平台会帮助教师走得更远。

李惠胤:教学设计层面要符合在线教学的特点

李惠胤刚刚完成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申报材料,用她的话说,自己对在线教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不太陌生,反倒是一种期待的心理,很想试试能否驾驭。一直以来,李惠胤都强调现代教师重要的能力是教学设计,学生最可贵的品质是开展合作性学习,因此,对于在线教学,要求不能降低。课前,她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课堂活动实际、学生的特点选取了两款容易上手的app,花费了比平时面授课程两倍的备课时间,模拟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实际在线教学效果令人惊喜,与面授课程本质上没有太多区别,反而各有千秋。

李惠胤认为,在线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层面上要符合在线教学的特点,“一言以蔽之,一堂成功的在线课堂更多的是对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能力的综合考核。”

曾丹:拥抱变化 讲好每一个语言点

对于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心路历程,曾丹感受多多,她打趣说“课到用时方恨少”,“带着任务来上课”。课前,她琢磨几种录制模式优缺点,与学生反复沟通,最后选择将授课内容制作成音频,然后将音频和课件在QQ群内与学生共享进行课前自学。课堂上,她区分任务大小和难度,分情况精准布置,并利用“课堂表现共享文档”让参与者确认,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就感,从而有效保证了在线语言课堂的高效互动。

当然,曾丹坦言自己的确在拥抱变化,有了技术问题会找年轻同事取经,也打算将来录制微课慕课融入大趋势。但是比起“网红”,她更想做一名老老实实的教书匠,讲好每一个语言点,分析好每一个长句难句。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网络的优势,避其劣势,是她现阶段的探索目标。

刘亮星:与学生用弹幕进行直播互动

有了前期慕课、SPOC建设经验,以及现成的配套慕课课程,再加上补光灯等设备,刘亮星的线上教学非常顺利。课堂上,他把上课时间分成几大块,由浅入深分解教学任务,让学生分块完成,从而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和习得路线图,并且获得了强烈的线性推进感。更惊喜的是,学生利用弹幕等形式与老师进行直播互动,场面更加生动活泼。连一些平时不爱言辞的同学,也尝试利用弹幕与老师打起了招呼,课堂更温馨有趣,实现了一些在线下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效果。

刘亮星认为在线教学最重要的地方并不在于拥有多么完美的平台和工具,而是老师要善于利用和取舍,根据课程特点和自己需求,重新思考设计教学,为己所用。

汪晨:线上教学为课堂提供更简洁操作路径

汪晨坦言以前对于线上教学的关注和参与度确实并不多,但是这几周线上教学促使她连夜学习,一琢磨下来发现很有乐趣。她现在课上经常使用腾讯课堂中的“答题”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帮助她快速知晓学生对于某一话题的感受,准确研判学生思维倾向,从而迅速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另外,她觉得线上教学共享网络资源很便捷,上节课她给学生讲解押头韵的修辞手法,有学生就在讨论区提问什么是押尾韵,于是她借助屏幕共享,迅速在网上搜索出了华兹华斯的诗歌师生一起欣赏感受语言的美,“比线下课堂效果好非常多。”

经过这几周线上教学,汪晨觉得她的理念确实变了,以前总觉得线上课堂不利于语言课堂教学,现在这种印象完全改观了。但她认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科技手段对教学起主宰作用,而是科技为课堂提供更简洁操作路径,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