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编者按:近日,《党风》杂志专刊报道我校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多年来,我校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形成科学合理教学人才体系。校党委书记隋广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做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尤为重要。只有全体教师都成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现在全文转载如下:

专刊报道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尽可能地扩充理论基础、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回顾历史、对比分析,并通过鲜活的案例等,充分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激发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施书记的思政课是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通过这堂课,我对党执政为民的伟大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倍受鼓舞,让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更具坚定的自信。”

2019年11月22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施克辉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北校区为师生们带去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施克辉重点讲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从崇高信仰、情怀至纯、甘于奉献、有铁的纪律、底蕴深厚、胸襟开阔、勇于自我革命七个角度,用鲜活的例子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勉励青年学生用“忠、勤、正、善、谦、诚、廉”七个字来要求自己,加强世界观改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课后,师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此次思政课内容丰富充实,形式生动,贴近工作、贴近学习,获益匪浅。

这是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早在2015年,广外就曾出台《中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委员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系扣”工程实施方案》,构筑具有广外特色的四大思政育人平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后,广外就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思政课建设,紧锣密鼓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对此,广外党委书记隋广军表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作为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因此,做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尤为重要。”


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广外不断对思政课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原本不容易引起学生青睐的思政课从内容到形式都真正活起来。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和办学理念,广外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思路方向。遵循该思路,组织专家教授编写了思政课国际化专题辅助教材,作为教师建构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参考,编写了学生思政课优秀社会实践报告选集作辅导读物。同时,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革命文化红色之旅的网上学习与体验平台,纳入社会实践的总体框架。此外,还改革思政课考试考核模式,将平时学习过程和实践表现的考核权重加大至60%。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广外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断增强,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据统计,连续3年,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评价平均分数都在93分以上(满分95分)。

参加“心理防疫”青年突击队,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辅导;跟随中国志愿专家团队支援国际抗疫,以“译”抗疫,用语言传播“中国经验”;持续在国门一线支援,协助海关、边检、对旅客进行健康检查;加入共青团广州市委发起的八大行业领域青年战疫突击队志愿服务行列,担任一线防疫公安子女、湖北返穗人员的“课业辅导员”……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广外学子积极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他们冲锋在一线的坚强身影就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收获成效的最好体现。

除了思政课,广外还注重在一流课程建设中突出思政育人效果,印发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强化课程育人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突出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每个课堂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讲授、课程考核、课程评价各方面、各环节。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形成科学合理教学人才体系

“通过回顾历史、对比分析和鲜活案例等方式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更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广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曾荣博士介绍道。2019年底,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精品思政课程》要求,广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们精心设计了一堂《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专题课,通过向学生分享照片、播放视频等方式重现历史,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视听震撼和心灵触动。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先烈对革命理想和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坚定信念值得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

广外的探索实践证明,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下大力气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此,广外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鲜明导向,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据悉,近3年来,广外思政课师资队伍迅速扩大,教学科研人员净增35%;质量结构得到改善,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比例大幅度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获批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校的实力排名序列大幅度提升,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后,位列全国“百强马院”。

广外不仅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更把目光放在学校全体教师身上。隋广军告诉记者,“只靠思政课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全体教师都成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自2012年起,广外就以培养青年教师成长为主题,实施“四心”行动、“四推”工程、“四优”建设,整合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和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作,有效地形成了党总支书记示范促进部门协作、党委推动基层组织落实的党建新模式。

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