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发起“安心”行动, 我校成立新冠疫情社会心理服务队,公管学院30余师生志愿者为受疫情影响的民众提供心理援助,主要包括心理援助热线、网络讲座、科普宣传、社会调查等。

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培训笔记

我校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付桂芳就是此次行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付桂芳的号召和指导下,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计30余人志愿参与到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中,志愿者们经过系列的培训和学习正式上岗接听心理援助热线,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8点分为三班接听热线,为疫情期间的人们提供心理服务。付桂芳和其他心理咨询专家则定期进行心理援助热线的督导,与此同时付桂芳教授通过层层选拔加入了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的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每周一晚上为受疫情影响的海内外华人提供心理服务。

付桂芳在线上为咨询者服务

作为应用心理专业的研究生,新冠疫情社会心理服务队志愿者何晓琳表示:“在付老师发布疫情心理援助志愿者招募的信息时,我立刻就选择了报名。作为一名心理学在读研究生,疫情爆发后一直想做些什么。学校、老师、心理机构为我们提供了平台与机会,让我们可以运用所学对这次疫情做点贡献。”服务队志愿者李浩然表示,在接听电话前做了很多准备,事前一直在脑海里预演各种可能,也复习了很多相关心理学专业知识。他提到,当接听第一通援助电话时,会在心里时不时询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倾听与共情?来访者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否把握好了语调与语速?“来电者在结束通话前,对我的回答表示满意,这让我感到有很有成就感。”

心理援助志愿者在进行接线服务

服务队志愿者孙辰霞回忆起第一次接到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时,听到电话里发出哽噎的哭泣声,她表示内心激动又紧张担忧。来电者是一位中学女孩,主要倾诉了宠物狗的离世,令她难以接受和平复自己的情绪,因此在学习上也受到一些影响。在援助过程中,孙辰霞表示能够理解女孩对小狗的怀念与不舍,并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疫情期间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以共情向他们伸出援手并提供建议,或许就是心理援助服务的价值所在。”

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公众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公管学院心理援助热线的志愿者们表示,将一往无前,继续心系社会、守护人民的心理健康,用心理学知识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安心”行动由广东省晴朗天心理服务机构组织,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和我校等院校参与协助。

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