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编者按 凝心聚力迎盛会,奋发有为绘新篇。10月24日,在我校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南方日报》刊发关于我校的专版报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守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历数我校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成就,聚焦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校友热切关注。

专版报道聚焦我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的新格局、新使命、新担当,历数我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全方位多领域重大建设成就。我校党委书记隋广军、校长石佑启在专访中介绍了我校聚焦“高水平”“国际化”取得的新突破新飞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打造新型高端智库取得的亮眼成果,并描绘了我校未来的发展蓝图,指明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举措,表示我校要在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现将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南方日报》专版报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守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

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这是广东省首个人文社科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也是全国外语类院校中首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个有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今年是广外建校54周年。54年来,广外传承红色基因,与新中国同心同向同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成为广东乃至国家沟通世界的一扇窗口。

在新时期,广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瞄准学科前沿发力,外语和非外语学科形成“双轮驱动”新局面;聚焦时代重大需求,提供广外智慧。

“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过7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广外党委书记隋广军表示,广外要在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谱写广外发展新篇章。

 

8月29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届国际组织创新班开班

 

新格局▶▷

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双轮驱动”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批准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广外成为在全国外语类院校首个获批设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这是继去年广外新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后,该学科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广外已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近年来,根据学科发展基础和建设目标的差异实施分类指导,广外高质量推进三大计划——

一是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省攀峰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和应用经济学,以高峰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二是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学科基础较为扎实,并已入选省优势重点学科建设序列的工商管理和法学学科;三是特色学科建设计划,支持社会需要、具备一定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新闻学、信息技术与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实行错位竞争和特色发展。

锚定目标,坚定前行,广外打开了学科发展新格局——

在教育部开展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外成为有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5%的4所广东高校之一,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全排名前5%,获评A档,位居广东第一;应用经济学位居广东第三,进入攀峰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自2012年以来,广外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2011计划”和“繁荣计划”为牵引,实施学科建设差异化非均衡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的学科体系结构。2个一级学科成为省级攀峰重点学科、4个一级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序列,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我们主动作为,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强化广外专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广外校长石佑启表示,近年广外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新增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拓宽学科专业发展空间。接下来要充分发挥教育部学科评估、学位授权点申报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推进交叉融合发展,持续增强学科实力。

 

新使命▶▷

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想用一到两年并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趁着年轻到自己好奇向往的新疆看看它真实的模样。”6年前,广外校友、“西部计划”志愿者邵书琴只身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从事基层社会管理工作,获得了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广外长期坚持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铸魂·系扣”工程、国际赛事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大批育人品牌,引导师生践行“卓越、诚信、包容、自信”的广外价值观,培养胸怀祖国、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精神品格。

“云山”品牌系列勤工助学基地包含云山咖啡、云山书屋、云山健身房等项目,每年为在校学生提供12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明德书院把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公寓,实现思政工作全覆盖,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2016年广外云山学生勤工助学党支部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虽然是实习,但我们参与的工作都异常重要,数据报告中任何一个误差都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今年,广外2016级硕士生徐吉远赴联合国维和部行动和危机中心开展实习。

徐吉是广外国际治理创新硕士研究生班的首批学员。学员前两年在广外完成原专业及国际治理课程的学习科研任务,第三年赴马里兰大学等国外名校攻读公共政策或国际关系硕士学位,第四年经择优选拔被推荐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实习。

截至去年底,广外已与57个国家和地区的464所高校与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仅去年,各类出国(境)学习学生数量达986人次,较2011年增长87.02%。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国际组织创新班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国际组织、涉外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的高级职位工作。”广外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广外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展国际组织人才本科培养工作,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翻译+经济学”3个本科阶段的国际组织创新班。

 

新担当▶▷

当好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的“外脑”和“智囊团”

 

3年前,首个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落户广外,成为广东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要智囊机构。

日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为广外新型智库建设添砖加瓦。

高校新型智库的“落地”“升格”,是广外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突破,也是广外服务国家战略新成效的生动缩影。

回顾校史,广外自诞生至今一直肩负着服务国家、联通中外的重责,广外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1965年,因国家外交的新变化,广州外国语学院应运而生,肩负起为新中国培养外语人才的重任;1980年,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而生,成为华南地区外贸教育事业的支撑力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外翻译《193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为国人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承担高考英语改革任务;研发大学英语专四、专八考试;创建交际英语教学的中国模式,为国家的外语教学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世纪,广外依然作为先行者承担广东乃至国家赋予的改革重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起“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新型高端智库,助力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

作为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最集中的高校,广外提出“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的思想,陆续开设了波斯语、捷克语、孟加拉语、塞尔维亚语和土耳其语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专业,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国家、地区间商贸与人文的往来与沟通。

同时围绕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国家重大课题,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承担了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积极主动开展课题攻关。

由“云山领军学者”陈小君教授领衔的土地法制研究院,主持国家级项目三项、省部级项目十多项,为土地法规制定、区域社会治理提供广外智慧。

在新型智库蓬勃发展的同时,外语服务也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去年4月,广外教授刘建达带领专家团队完成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解决了我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填补了国内语言能力量表的空白,为推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后,广外从未懈怠,勇担传播智慧的使命,向建设高端智库服务国家战略的新高度迈进。”隋广军表示,广外将继续整合优势学科资源,聚焦“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抗埃博拉志愿者团队的12名学生获广外“校长奖章”

 

数说广外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获评A档,位列广东第一,学校成为全省拥有学科进入前5%的四所高校之一

7个学科入选第九轮广东省重点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2个学科入选攀峰重点学科

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2个学科群项目入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进入重点建设学科序列

“创立‘续理论’高效学外语”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获得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CGTN俄语总决赛冠军、“创青春”2018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等重要荣誉

2019年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排名升至全国第41位

7年来,在聘云山学者从20余名增加到197名,增加近9倍;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数新增60人次。

7年来,有交流合作关系的国(境)外大学及文化机构从2012年的238所增加至当前的464所

在欧美国家设立多个海外研究分支机构。新增3家海外孔子学院(课堂)

 

 

■对话

 

广外党委书记隋广军、校长石佑启:

在时代坐标中矢志追求卓越

 

近年来,广外朝着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在办学实践中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未来五年广外将如何发展?广外党委书记隋广军和校长石佑启对此作了介绍。

 

聚焦“高水平”“国际化”实现新突破新飞跃

 

问:广外在实现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过程中,收获了哪些成就与经验?

 

隋广军:自2012年以来,广外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成就。党建思政工作打造样板、擦亮品牌;人才培养内涵提升、特色彰显;人才队伍建设亮点纷呈、喜报频传;学科建设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科学研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是广外历史上科研事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社会服务活力迸发、能力大增;教育国际化广度拓展、深度推进。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获得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数超过历年同类项目总和。新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实现了非外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在全国外语院校中首个获批设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过程中,我们还凝练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特色。以“国际化”“高水平”为导向,打好“外”字牌,做好国际化大文章;二是始终坚持抢抓机遇,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广外智慧”,发出“广外声音”;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分制管理、学科专业布局等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有效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问:为实现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广外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石佑启:近年来,广外不断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人才培养质量内化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实施新的学分制管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中组部、教育部高度肯定,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立‘续理论’高效学外语”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学生在各类重大比赛中屡获大奖。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广外办学的最大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广外率先在广东省高校中开展国际组织人才本科培养工作,开设了三个国际组织创新班,采用“语言复合+专业复合”“国际组织课程+国际组织实习”、本硕连贯学习以及与国(境)外高校协同培养等新模式。同时,在研究生阶段开办国际治理创新硕士研究生班,打造了“多语种+会计”“多语种+新闻”高端人才培养创新班,不断优化“多语种+”的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去年,在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的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会议上,广外作为6所发言高校之一,在会上分享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

当前,广外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继续深化人才培养内涵发展,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 打造新型高端智库

 

问:广外新型智库蓬勃发展,具体取得了哪些亮眼成果?近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有哪些成就和突出表现?

 

隋广军:2009年11月,广外率先成立了高校新型智库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聚焦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战略研究。经过10年建设,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已成长为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智库,是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广东省首批重点建设智库、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广东基地,在《“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中位列地方性智库影响力第三名,在《全球智库报告2017》中位列亚洲大国智库87位。研究院获评为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并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2012年,广外以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为主平台,组建了广东“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底,中心更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并于今年9月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人文社科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该中心围绕“一带一路”、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新格局、海洋合作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聚焦五个研究方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对外开放新格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别和区域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合作与资源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型人才培养。在决策咨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该中心已经取得显著的协同建设成效:承担“一带一路”系列国家重大攻关课题;举办三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初步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数据库平台;创新国家战略型人才培养模式。

 

问: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学校将在服务大湾区建设的哪些领域重点发力?

 

石佑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中,广外首先要当好“人才库”。要以提高人才培养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的适配性为目标,主动开展高素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国际化育人模式,加大力度培养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所急需的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4034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83.50%。

其次,要做好“智囊团”。广外依托已有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等,积极搭建国际化研究和交流平台,链接各界资源,推动民间合作交流,打造世界湾区论坛。

最后,要努力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紧紧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机遇,按照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广外所能,积极推出“湾区校园”计划,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校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大湾区教育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国际教育先行示范区。

 

聚焦高质量发展 开启事业新征程

 

问:未来5年广外将走向何方?

 

隋广军:经过7年的奋斗,广外朝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奋斗目标迈开了坚实的步伐。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广外要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持追求卓越,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今后5年,我们要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内涵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端人才、服务社会、改革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确保在教学第一线配置最优质师资队伍,把每一位选择广外的优秀学子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完善学科体系布局,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力争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再有2个左右学科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他相关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教学评估中实现“上档进位”。

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以“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为依托,产出“大成果”,冲击“大奖项”,不断增强国际学术竞争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健全高端人才引育的配套政策,力争在引育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方面有重大突破。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加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与重大战略需求的结合度,积极主动深入开展政策、策略和规划研究,努力为国家和广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贡献。

继续推进改革,“接住用好”办学自主权,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集中力量打赢攻坚战,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释放办学活力,激发办学动力,提升治理能力。

 

问:未来几年中,学校如何谋划学科发展?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

 

石佑启:学科建设在学校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统领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搭建高水平的发展平台。

在未来几年中,广外将按照“冲一流、强内涵、树特色、抓管理”的思路,深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构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学科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力争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冲击进入“A+”,其他学科实现“上档进位”。

由于资源有限,学校不可能平均用力配置学科资源,为此要实施学科差异化分类发展战略。外国语言文学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整合跨语言、跨学科、跨领域资源,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应用经济学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能力。工商管理、法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找准核心短板重点攻关,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他一批特色学科坚持走特色发展路子,力争实现“弯道超车”。同时,继续优化学科布局,大力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加强“外国语言文学+”“互联网+”新兴和交叉学科建设,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撰文:钟哲 吴少敏 吴淑斌 谢秀兰 宾锐光 刘红艳)

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