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本网讯 6月29日下午,我校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暨全媒体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南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隋广军出席会议并致辞,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等分别发表主题演讲,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就“部校共建及全媒体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进行主题汇报。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10多所知名新闻传播学院(所)的院(所)长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报业集团等行内业界嘉宾参加会议。

隋广军致辞

隋广军在致辞中指出,在近两年的部校共建工作中,广东省委宣传部与广外从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和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新闻人才,切实回应和落实了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其中就包括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后将进一步巩固部校共建成果,发挥广东省国际传播青年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传播人才。

会议现场

林如鹏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培养坚守国际规则,坚持国际立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对话能力的传媒人才。国际化传媒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设置等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探索建立综合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其次,要改变简单嫁接的模式,创新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整合,体现传媒的融合。最后,要突破学生来源单一化,多渠道吸引国际传播人才。

林如鹏演讲

胡正荣认为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点问题在于学科融合、专业改革、课程更新、时间提升和教师优教。未来全媒体人才的能力培养,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智能媒体为未来趋势,以“思想+创意+技术+管理”复合型能力为培养重点,以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未来的传播业者应当兼备通识、实践、思维、专业及职业道德五种能力。

胡正荣演讲

蔡伏青通过“触电新闻报道山竹台风”“中国日报报道全国两会”“网红李佳琦”三个案例,指出短视频已成为当下信息形态的“新风口”,他认为短视频制作的八个关键要素是“紧跟热点”“抓住核心”“快速反应”“小切口”“情感共鸣”“信息密集”“超好标题”与“新技术”。

蔡伏青演讲

我校新闻学院院长侯迎忠表示,广东省委宣传部2017年9月开始与我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并挂牌设立“广东省国际传播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实习实践、智库建设、党建工作、基础设施、青年人才培养基地等九大方面狠抓落实,取得一定成效。

会议现场

学界代表和业界代表先后就“全媒体转型与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问题与现实需求”两大主题进行圆桌对话,结合各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为我校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出谋划策。本次高峰论坛旨在为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进一步开展部校共建工作,探索全媒体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孵化满足当下全媒体实践现实需求的国际传播人才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会议合影

我校研究生院院长胡文涛,教务处处长姜琳出席会议。会议由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话语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杨魁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新闻传播学院(所)的院长,以及来自羊城晚报、香港文汇报、触电新闻、新浪、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奥美等业界嘉宾,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代表等。

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