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党代会巡礼·师资队伍篇】

“引用育”并举 打造高水平师资

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国际化”和“高水平”为导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发挥全省人事制度改革试点高校政策优势,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云山学者岗位计划,创新推行云山工作室引才用才机制,不断推进完善高层次人才“引用育”体系。构建“普遍性、基础性人才政策+个性化人才政策+特殊人才政策”的系列人才政策体系,在省属高校率先开展全英/双语课程及授课教师认定,人事改革举措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

高层次引进:创新引进模式 与现代化大学接轨

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着力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全力推进“云山学者岗位计划”的实施,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高层次人才项目。“云山学者”岗位计划,已成为我校打造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品牌和“引擎”,是我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和优化师资队伍系统工程的“抓手”。

云山学者聘用仪式

随着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云山学者”岗位计划不断创新,设置了“云山领军学者”“云山杰出学者”“云山青年学者”“云山资深教授”“云山讲座教授”等岗位,涵盖了人才梯队的各个层次。2012年11月,我校首次举行了面向全球的视频招聘,其中,“云山学者”首次以设岗的方式进行招聘,逐步与世界现代化大学的招聘方式接轨。2014年学校以“国际化”和“高水平”为导向,加大全职云山学者的引进力度。同年7月,学校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云山学者岗位计划”,对国内外退休的资深教授进行返聘。徐真华、王初明、栾栋等知名专家受聘首批“云山资深教授”。2016年,学校积极创新引进模式,首次以团队形式引进云山学者,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此外,云山学者模式进一步扩展到人才培养层面,学校先后于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聘任4批校内教师“云山学者”,以制度激励为核心,使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逐步“并轨发展”。2018年,学校以学科建设发展需要为导向,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冲击“双一流”的实施意见》《关于云山学者聘期工作任务制定的实施意见》《关于云山学者重要学术成果折算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质量和力度,激励高层次人才产出高质量的成果。

此外,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名家学者在解决学校事业发展重大急需事项方面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学校首度推出“云山工作室”,并先后设立了“桂军云山工作室”“法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高端智库建设云山工作室”“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5个工作室。

在引进人才方面,学校优先引进特别优秀拔尖、对学科建设有重大作用的人才,重点支持师资短缺以及新开办的学科。2013年以来,学校传统优势外语学科的人才引进数量超过引进教师总数的40%。同时,学校不断加强新办专业及非通用语种教师的引进力度,共引进非通用语种教师40人,包括波兰语、塞尔维亚语、捷克语、希腊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等新办专业的教师,为新办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高层次培育:扶持人才工程申报建立师资队伍“蓄水池”

高层次人才的练就,一靠引进,二靠培育。在大力引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学校花大力气培育高层次人才,支持教师申报高层次人才工程。近几年来,我校在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上取得较大进展,在“万人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以及“珠江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评选中屡有斩获,获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在全国外语类院校及广东省高校中位于前列。截至目前,我校先后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4人、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国家外专局“引智配套工程”项目资助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14人(另有11个设岗学科)、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重点人才工程影响力高,总量居省属高校前列,人才项目层次不断攀升。

建立师资队伍“蓄水池”,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创新发展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博士后工作取得新突破,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先后与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机场白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工作进入“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并举互动的新阶段。

国际化师资:严格英语能力考核 创新外教职称评审

创新外教职称评审。学校通过创新外教职称评定制度,稳定优秀外教队伍,使之成为我校国际化师资队伍中的有益补充。2012年以来,我校积极引进优秀外籍教师,长期外教从2012年的81人增加到2018年的133人。为了使更多的优秀国际教师扎根广外,学校在全国率先启动对外教的职称评聘工作,2014年颁布了《外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用办法(试行)》。完成评审后,学校将给予相应的薪酬以及职称津贴,从整体上提高国际教师的收入。首批评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职称的外籍教师就有41人,至2018年底已增至82人。通过创新外教评职称制度,学校有力地稳定了外教队伍,提升了外教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外教对学校认同感、归属感。

大批外籍教师深深扎根广外

着力教师英语教学能力考核。近年来,学校严格对拟引进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进行考核。每年组织数十人次评委对拟进教师进行英语教学能力考核。2013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81场543人次评委对523名拟进教师进行了英语教学能力考核,严把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入口关。

鼓励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强调教师职称评审的海外经历。鼓励教师出国留学进修,是学校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学校通过国家公派出国访学、学校公派访学、自费访学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国家出国项目涵盖了富布赖特研修学者项目、富布赖特外语助教子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区域问题研究和外语高层次人才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多个专项合作项目和普通公派出国项目。2012年以来,学校通过国家公派项目共派出165人,年度获得国家资助出国留学人数屡创新高,校留奖委每年遴选资助40名左右的教师赴外研修,2012年以来共遴选资助212人。同时,我校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内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在申报条件中增加海外经历要求,提高我校教师海外研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了国内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水平。

加强外语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大非通用语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政策支持力度。为非通用语专业教师出国研修、提升学历学位创造条件。二是在职称工作中,对外语类学科,特别是小语种学科单独设置申报条件,单独设置学科组评审。三是注重强化外语教师的培训。通过“著名教授论坛”“教师发展论坛”“云山教师沙龙”等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相聚校园,探讨外语学科前沿问题并开展学术研究。

专业化队伍:利用省级教师培训与发展平台 探索专业发展新模式

在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切实推动教师队伍水平整体升级。学校打造了“面上项目价值引领、专项项目追求卓越、特色项目打造标准”的教师培训内容体系,教师发展中心首批获得省级认证。

 

第二期雅思导师培训精品课程

七年来,学校举办面上项目近600场,著名教授论坛、教师发展论坛分别被评为首届、2013-2016年度校园十大文化精品活动,云山教师沙龙已成为教师分享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的开放性平台。举办微课比赛,一批教师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的微课比赛奖项。

我校在广东省内率先建设“教师发展精品培训课程”,已建成11门,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发展课程库和人才库。着力设计和建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内容同步的教师发展专项项目,实现青年教师的本土国际化培养。

特色项目打造标准,建设高水平全英/双语授课教师队伍。2017年,学校出台管理办法,在广东高校率先建立全英/双语课程及授课教师认定制度,科学设定认定标准,打造高水平全英/双语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已进行了4轮认定,有110 名教师被认定为全英/双语授课教师,178门课程被认定为全英/双语课程。与国际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发并实施了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内容同步的“创新教学法与课程设计”“广外-剑桥国际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全英授课教师综合发展(EMI)项目”等高级研修班,取得显著成效。


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