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本网讯:4月13日,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公益诉讼立法重大问题研究”开题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党委常委、副校长何传添教授,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楠,及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王楠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得以顺利开题,是广外近年来在围绕党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瞄准学术前沿,组织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方面做出诸多努力的缩影。课题选题彰显了广外致力于用中国范式研究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构建中国学说的政治责任担当和学术担当。她向课题组作了工作提示,希望课题组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站在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国特色公益诉讼立法重大问题研究的战略意义和学术意义,加强有组织科研,并在研究过程中时刻紧绷意识形态这根弦,把好工作的发布关。

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楠致辞

何传添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学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格局,广外法学学科依托学校鲜明国际化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软科排名中稳居全国前10%、省内第一,连续两年上榜“中国一流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中国特色公益诉讼立法重大问题研究”的立项,体现了广外法学学科建设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核心导向。他感谢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广外发展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期望各位专家对王春业教授承担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研究精准把脉、建言献策。同时,希望各相关单位做好课题的管理服务工作,课题组再接再厉,根据开题研讨会上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强化问题导向意识、优化研究方法、细化研究方案、深化研究内容,以更严谨的态度和更扎实的作风,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高水平的成果。

首席专家王春业从课题的研究背景、核心问题、研究内容、研究计划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他梳理了公益诉讼立法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研究现状,阐述了该研究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意义,并且从总体问题和核心问题两方面凝练了研究问题,提出了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研究框架,以期解决“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诉讼法”这一课题关键问题,完成在学术理论、学科建设、实践运用和服务决策等方面的研究目标,实现在问题选择、学术观点和话语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突破和创新。

专家组成员先后对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石佑启提到,课题组前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基础、研究力量深厚,强调课题要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对公益诉讼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王青斌认为,课题有效把握了当下公益诉讼领域具有争议的核心问题,希望课题组从“统一立法”“检察院地位”“诉前程序”等方面进行理论侧重和探讨。中山大学教授高秦伟结合域外公益诉讼制度,从历史发展、共识分歧及立法成本等方面,对课题的研究基础和研究理论提出了建议。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熊樟林对课题的整体内容和结构表示了肯定,希望课题组在“公益诉讼边界”“公益诉讼程序”和“预防性公益诉讼”等问题上进行深度的阐述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黄文艺指出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注了现行立法实践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强调课题首先要解决理论困境和障碍问题,期望课题组最终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诉讼立法建议稿。

本次开题获专家高度肯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开题。课题组成员表示在后续研究中将积极吸取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提高研究质量,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水平的提升。科研部、法学院、广东法治研究院和区域法治研究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