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外

走进广外

李筱菊

【人物档案】

李筱菊(1929年—2018年),女,汉族,广西苍梧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开始从教。1970调入广外从教至退休。其在英国杂志发表的《为交际教学道路辩护》,被学者视为20世纪80年代国际英语教学改革的代表作之一。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85~1989年,作为全国高考英语考试标准化改革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全国高校招生英语科考试标准化试验”项目。该项目于1989年通过国家鉴定,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出版专着《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

满头银丝,笑容可掬,即便抱病在身,仍笑容吟吟。纵使岁月残酷,侵袭她的容颜,却无法夺去她那份外秀慧中的淡雅与从容。这便是李筱菊教授,被亲切地誉为“外语教学界慈祥的女强人”的李筱菊教授。

英语教学的辛勤耕耘者

李筱菊在英语教学界享有两个“最早”:一是我国最早研究并引进交际语言教学体系的学者,一是我国建立科学的外语测试平台的最早参与者。李筱菊教授和蔼可亲,一生致力于英语教学法。1949年,20岁的她进入燕京大学学习外语。毕业后,来到当时的中山大学外语系做老师。李筱菊教授认真研习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并从不同的资深教授那里体会到开放式教学的优越性与重要性。粉碎“四人帮”后,李筱菊教授被调到广东外语学院(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职,此时,她深深的意识到英语教学的落伍。80年代初,正值广东外语学院想要编写英语教学新教材,李筱菊教授便将其交际语言体系运用其中。1978年发表我国第一篇介绍CLT的文章起,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十多篇有关论文。其中“为交际教学道路辩护”(英文)一文,1980年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引起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反响。后登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刊物,一度成为英国文化委员会培训海外英语教师的必读材料。1990年被作为对八十年代外语教学变革有代表性之作而收入同一出版社的论文集CurrentsofChangeinEnglishLanguageTeaching中。在对CLT的研究中,她对其理论本身有所补充和创新,同时把它创造性地应用于我国教学大纲设计及教材建设。前者见于其负责制定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及高年级阶段两个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交际能力部分。后者则见于其所主编的高校英语教材《交际英语教程》,该教程为全国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推荐教材,1992年获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奖,曾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美国语言学家E.Nida的评价是:“这远远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效的语言教程”。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办事处专家的评语是:“这是中国唯一能走向世界的英语教材”。此教材十年来在多所高校应用,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目前正在更新修订。

1979年她开始参与中国第一种有科学依据的语言测试“英语水平测试(EPT)”的工作。1985-1989年她是全国高考英语考试标准化改革三人领导小组成员。该项改革1989年通过国家鉴定推广全国,并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该项目最大的成就是:在开创中国科学化外语测试的同时,探索了把国外测试理论运用于中国条件下解决中国特有的难题的途径,这在国际上也是一种突破。其后这种努力更见于为中国设计的多种考试及在国内外发表的多篇论文中。李教授还在本单位多次开语言测试课,建立语言测试研究和发展中心,领导多个语言测试项目,最后写出了55万字的专著《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1997出版),为若干高校作教材用,并有同行认为是“语言测试工作者的圣经”(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负责人杨惠中教授语)。李教授通过语言测试的实践、讲学和出版论著,为中国培养了不少语言测试人才,对中国语言测试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交际化作出了贡献。

真实而傲气地做学问的真人

李筱菊曾说:“真实和傲气是做学问的出发点和前提”。这在CECL出台和推行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CECL否定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增加的很多交际内容对很多英语老师来说也是陌生的:以往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现在是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当然遭到了一些老师的强烈反对。第一次开全国英语年会时,台上,李筱菊兴奋地讲解新的教学法,台下除了一个青年教师在欢呼外,其他的教师都在摇头叹气,但是,李筱菊教授还是不改初衷。她说,20年后大家会认识到CECL的长处的。果然,在今天CECL已为大多数专业人士所接受。正是凭借这种率真与傲气,她的教育及科研之途硕果累累:其在英国杂志发表的《为交际教学道路辩护》,被学者视为20世纪80年代国际英语教学改革的代表作之一;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85~1989年,作为全国高考英语考试标准化改革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全国高校招生英语科考试标准化试验”项目,而该项目于1989年通过国家鉴定,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出版专著《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

爱事业、爱学生、爱生活的典范

李筱菊由于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进行教学事业,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李筱菊教授在高等学校任教并从事教学研究近五十年,将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在对CLT的研究中,她对其理论本身有所补充和创新,同时把它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教学大纲设计及教材建设中。她始终坚持在教育事业的一线位置,积极地和学生接触,了解最真实存在的学生需求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鼓励他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情操。

外语教学的人文性的倡导者

李筱菊的交集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仅是外语的用法,更强调外语教育的人文性。李筱菊教授的交际型教学方法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外语训练,而是在交际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外语的用法,不断培养人文素质。李筱菊强调要把学生置于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之中,交际是一种活动,必须由学生本人去经历 ,语言形式的掌握必须在交际中呈现。她主张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培养学生方面,李筱菊身体力行地用这种思想指导自身教学实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另外,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和谐互动的交流平台,激励学生自主地交流与学习。

 


文字 肖恬 图片 广东卫视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