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本网讯 5月17日,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体系创新的重要实践,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大会”在金华举行。这是继2012年教育部在该校召开首届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工作会议后,时隔13年再次举办的学科建设盛会。来自政学研各界的4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师范大学,围绕“区域国别学:实践创新、理论建构与体系完善”这一时代命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进一步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刘威、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金华市市长张健等政府代表,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我校区域国别研究院名誉院长、高端智库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等学界权威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出席大会。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茅银辉教授,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广外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唐小松教授、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郑春生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大会报告环节由翟崑主持,钱乘旦、杨洁勉、刘鸿武等先后作“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面临之问题与解决路径“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关于区域国别学实践创新、理论建构与体系完善的十点思考等报告。大会发言环节由徐步、刘鸿武主持,翟崑与来自西北大学、云南大学、外交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校长及分管领导,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专题交流。

本次大会设有四大平行论坛,围绕学科建设核心命题展开系统性研讨。论坛设置凸显“理论-实践-育人-传播”四维联动特征,通过28场专题报告、16组案例剖析及跨界对话,形成从学科本体论到方法论的创新突破。主要聚焦“探索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与学科体系”“拓展区域国别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实践创新”“构建区域国别学刊与学科互动机制”等学科发展核心命题,通过分领域、多层次的深度研讨,实现了从理论根基到实践路径、从人才培养到学术生态的全链条交流研讨。

茅银辉作主题为“区域国别研究的组织模式与平台建设——以广外实践为例的发言,重点介绍了我校区域国别学科发展历程,分享了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在整合学校国际关系专业、非通用语种专业、区域国别研究院等学科、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智库建设等所取得的成效,并介绍了学院未来学科、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等。会议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和肯定,提高了学校及区域国别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茅银辉作主题发言

据悉,2011年11月,教育部向各高校下发了《关于培育国别和区域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的通知》,在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启动了国别和区域研究,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的遴选与培育建设工作。我校加拿大研究中心成为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42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之一。2012年,教育部联合外交部、财政部等部委召开首次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工作会议,来自全国52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奠定了区域国别学科体系化建设的基础,而后2022年区域国别学被正式列为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此次大会我校3位教师代表也参与其中,与全国150余所高校的350余位代表一起,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共同推动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建设高质量发展。

合影

文字 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 图片 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