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本网讯 12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宁生,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波,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超等一行,到广外调研地方立法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校党委书记石佑启,校长闫相斌,党委副书记葛小月出席调研座谈会。

会议现场

石佑启讲话.jpg

石佑启讲话

石佑启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以及近年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在地方立法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湾区所急、广外所能”,充分发挥国际化办学特色和法学学科优势,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进行了先行探索,在地方立法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法治中国、法治广东建设积极贡献广外力量。请省人大继续大力支持和指导学校事业发展,学校将聚焦服务国家和广东涉外法治建设,优化创新“法学+外语”“外语+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法治研究和智库体系,持续巩固扩大在地方立法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的一些领先优势,努力为推动国家和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黄宁生讲话.jpg

黄宁生讲话

黄宁生充分肯定学校近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广东省立法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对加强学校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作出指示要求。黄宁生强调,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结合广东实际,切实将法治工作、立法工作融入学校法学学科教学科研各方面全过程。二是要着力将地方立法学科建设与广东立法工作紧密结合,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推动广东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三是要充分发挥广外优势,进一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涉外立法工作大局。四是要充分利用广外外语学科和国际传播优势,努力讲好立法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涉外传播,为广东的高质量立法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广外贡献。

座谈会上,法学院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重点方向、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创新举措等内容。地方立法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基地的发展历程、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地方立法的起草、评估、宣传等方面所作的工作。双方围绕加强涉外法治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开展地方立法研究等方面问题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建议。

合影

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法学院、地方法治研究基地、广东法治研究院(涉外法治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会前,调研组一行参观了校史馆。

文字 党办校办 张甜甜 图片 白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