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热情与激情同样高涨的五月。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以及田径、羽毛球两项赛事由我校承办。当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汗如雨,赛场下不时出现白色的身影——广外志愿者。他们分布在竞技场四处,维护秩序、协调各方,任由汗水也同样浸湿他们的后背。志愿者奉献与坚守的精神在广外学子身上迸发,并被他们一如始终地贯穿进这二十余天的赛程中。
开幕式台前幕后奔忙,你是比聚光灯更耀眼的存在
体育馆内外乐声响彻,舞台上下人影穿梭——140人的志愿者旗手队伍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他们是整个开幕式上的一个重要部分。经过前期的多次彩排,正式演出前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自若、自信而略显期待的神情,这是大运会开幕式现场每个志愿者最真实的神态。后台通道里,会计学院的大一学生梁翠燕正在准备入场,和身旁的其他同学一样,她穿着白色上衣,手里握着稍后上场需要的旗帜。
在这场被媒体关注的盛事中,旗手代表着每个学校的精神面貌。“虽然前期进行了很多次的训练,但正式上场前还是有一点小紧张的。”等候开场时,为了缓解紧张气氛,梁翠燕和同伴聊天说笑,互相鼓励。在高达三米的“拖地款”旗子旁,原本体格就不大的梁翠燕显得更加娇小。但在前期大半个月的培训中,高而重的旗子是这些天以来每个旗手志愿者手中的标配,举起已是略微吃力,挥舞起来更是调动了全身力量,而后酸痛不已。

志愿者参加大运会参赛队伍入场
梁翠燕用“见缝插针”四个字来描述他们的培训安排。在学业不能被落下的同时,还要兼顾好训练,所以旗手们只能利用周四下午和周末的时间,并且一训就是三四个小时。“举旗的时间长了,手臂就很酸。我们把旗手的日常训练戏称为‘大学的第二次军训’,虽然如此,大家都还是很坚持。”谈笑过后,梁翠燕终于和其余139名旗手一起,走上了正式表演的舞台。当百余人共同在舞台上穿行,挥舞起代表着各个参赛学校的旗帜,其声势之浩大使得整场的气氛被他们迅速点燃。
由于舞台的搭建格局和预期有差别,而此时离开幕式的到来并没有剩下太多时间,旗手们必须加大训练强度、熟悉新的走位和排位方案。“那天早上在下雨,我们没有地方放随身物品,就背着背包、撑着伞在篮球场上走位训练。每个人都很辛苦,但没有一个人喊累,都很认真对待训练这件事。”当看到指导老师把自己的伞递给一个没有带伞的男生,而自己淋着雨继续指导大家时,梁翠燕倍觉感动。
表演顺利结束后,梁翠燕和队友们难掩兴奋,自豪感从心中蔓延,话语中是难掩的激动。“整个旗手队伍非常棒,我为大家的表现感到骄傲!不仅是正式表演时的这二十几分钟,更是因为这么多天来的培训日常。”辛苦是最所难免的,但话语中,梁翠燕透露更多的是对这支团结而有人情味的志愿者队伍的喜爱。
田径场内外,你的坚守是一枚炽热的勋章
田径赛场上,一群格外安静而特别认真的人正在喧闹的背景声中为比赛的顺利推进而努力。或在跑道旁举牌带领运动员入场,或在凉棚下记录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或在播音室里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阳正是其中一员。找到她时,她正在跑道旁的凉棚里短暂地休息。推开休息室的门时,可以看到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在这里休息,他们或靠墙而坐,或毫不介意地席地而睡,最右边的裁判组还在分配并核实下午的比赛项目。刘阳正在左边靠墙的位置坐着,手里捧着一本《娱乐至死》,说道:“中午就不休息了,一身的汗,也睡不着。”
六点十分起床,七点三十集合完毕后,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场地布置,吃完早饭后再整顿一下,八点半就正式投身于上午赛段的比赛,这便是她近几天的作息时间表。问及当田径比赛志愿者的缘由时,她略微羞涩地挠了挠头,回答说:“当时报名的时间有点晚啦,田径比赛的岗位还缺人,所以我就来了。”作为发令组的一员,和运动器材为伴是她志愿活动的真实写照——在运动员起跑前摆好道次牌和起跑器,在裁判员发令枪声响起后及时撤走,以免阻碍运动员们进行比赛,平均每两分钟就要起身一次,一上午几乎数不清要跑多少个来回。但在刘阳看来,工作难度并不高,任务也不多,反而觉得挺轻松的。她扶了扶因奔跑而略微倾斜的帽子,笑着说,“唯一难熬的地方,大概就是又热又晒吧。”
这几天的广州十分闷热,雨将落未落,操场仿佛一个蒸炉。在看台阴凉处的观众尚且汗流浃背,更不用说在操场上忙碌的志愿者了,但鲜少听到他们的抱怨,刘阳还十分乐观地说道:“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没办法的,只能做好全套防晒准备了。”话音刚落,裁判一声枪响,她说了声“等下”之后,便又冲出凉棚并把道次牌撤到跑道外。

工作闲暇刘阳坐下休息
尽管工作内容并不复杂,但工作中也少不了出错的时候,“我刚开始就摆错过一次道次牌,还是别人帮我调整过来的。”此外,看似轻巧的起跑器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我搬它真的很吃力,而且老师强调过不能碰到尾部的两根天线,结果我就更使不上力。”她解释道,“最后是男生主动选择搬起跑器,让女生负责较轻的道次牌。互帮互助真的很让人感动。”十一点左右,上午的赛程顺利结束。志愿者进行收尾工作:收拾运动场,归还器材,搬运并分发工作餐。等一切工作结束后,才是属于他们的午休时间。
中午一点三十,志愿者鱼贯而出,奔赴操场进行下午赛段的赛前准备。刘阳戴上帽子和冰袖,挂上志愿者证就出发了。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没有给刘阳留下多少时间观看比赛。17号上午,百米比赛在大雨中如期举行,“庆幸的是,我们只需要把道次牌摆好就可以了,所以不用冒雨工作。”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可以在赛程进行时休息的时间,“但是运动员真的很辛苦,即使下雨依然要比赛。”她感叹道:“虽然观看的比赛不多,但是真的会被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所感动。”
与付出对等的是收获。提及收获,刘阳颇为兴奋:“我学到了超多规矩!比如说道次牌有红黑两面,一般来说,黑的那一面要朝主席台,而当运动员犯规时,就要把红的那一面面朝主席台。起跑器里有一个监测器,如果运动员抢跑,上面的的指示灯就会闪烁。”她细细道来,就连语调也微微上扬。“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在这个岗位我学到了很多。”她笑道:“如果有机会的话,将来我想尝试更多形式的志愿服务。”
身处平凡岗位,怀抱乐观之心。志愿者的坚守像是一枚无形的勋章,在他们胸前散发着炽热的奉献精神。
羽毛球场边:当热爱与职责相融,收获别样的新风景
伴随着鞋底因快速移动而发出的摩擦声,球拍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有力的弧线。大运会羽毛球比赛运动员正在我校南校区体育馆激烈地展开角逐。运动员们的热情不曾消减,志愿者们也如往常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来自商学院的志愿者张同学正笔直地坐在12号场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交战双方。作为辅助裁判组的一员,他的任务就是对球出界与否进行判定,并做出相应手势告知裁判,他们也被称为司线员。同时在双方换边时,他也会承担摆放指示牌和拖地的职责。
作为商院羽毛球队的一员,他自然对羽毛球有着浓厚的兴趣。本着“学习运动员的厉害打法”的目的,他加入了本次大运会志愿者的行列。同时,曾在商院杯、广外杯和新生杯等大型比赛做过裁判工作的他有着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不用从头学起。”他稍显自豪地说道:“但是第一天第一场还是有点紧张的,毕竟是四年一次的省大运会。”
作为裁判员的“第二双眼睛”,司线员不可或缺,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赛局。当比赛进行到关键阶段,司线员对于关键球与边界球的判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就是司线员最重要的时刻,何况由于场地限制,每边只有一个司线员,这时司线员就更有存在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地位的重要性,他们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更大的压力,“必须要全神贯注,毕竟对运动员来说,每一分都特别重要”。

志愿者赛后总结会议
尽管是三人一组,轮流替换上场,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依然会使人感到非常劳累。但当自己的贡献受到来自他方的肯定,志愿者们的满足感也溢于言表:“在成功判断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球的位置的时候,教练和裁判都肯定了我,我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付出与回报的对等,不仅在赛场上对于奖牌的争夺中得到了体现,也在志愿者们付出了一天的辛劳后在所得收获中得到印证——不仅是对羽毛球比赛规则有了更多涉猎,“心态上也更放得开、更自信了。”作为羽毛球发烧友的张同学还表达了他的小小祝愿,他笑着说:“希望这种比赛在广外举行能够推动更多广外学子接触羽毛球、喜欢羽毛球,平时能多打一打吧。”
把热爱融进志愿活动,即便劳累,却也甘之如饴,收获新风景。
当我们为运动员的满分表现驻足欢呼,被耀眼的奖章吸引目光,也应该为那些在大运会赛场上下忙碌了一个月的志愿者们报以致敬与感激。正如体育部老师宁鹏的评价,“在酷热和暴雨交替的不利环境下,不怕苦、不怕累,待人亲和,敢为人先,志愿者们着实为大运会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志愿者精神在他们身上闪耀成诗,给大运会赛程再添精彩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