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本网讯 11月11日下午,“一带一路”与“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对接研讨会在我校北校区行政楼国际会议厅举行。我校副校长何传添,沙特阿拉伯知识交流中心主任叶海亚出席会议并致辞。

何传添对沙特知识交流中心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就“一带一路”的内涵、愿景、作用作了简要介绍。他指出,“一带一路”是要继承与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其内容和意义主要包含两点,即“一带一路”是破解人力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和“一带一路”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的治理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是和平繁荣创新之路,必将造福于沿线各国人民,深化五通是“一带一路”的关键支撑。

何传添致辞

叶海亚强调了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意义,沙特高度重视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相信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发展。

叶海亚致辞

在随后的研讨会环节,共分为两节进行。研讨会第一节由叶海亚主持,研究员针对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Abdullah Alhugail根据民意调查结果,介绍了沙特公众对中国的认知。总体看起来,沙特民众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地位,中沙关系越来越重要,两国关系的发展是不断改善的、良性的。Turki Alzomaia从沙特历史经济、劳动力市场、国家债务以及竞争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沙特的经济状况。他认为,沙特的经济发展和石油价格密切相关,石油出口占到沙特总出口的70%,非石油出口仅占25%,希望可以把非石油出口提高到40%。实现可持续平衡的发展。“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是沙特国王提出的发展规划,其下有三个主题,一是构建朝气蓬勃的社会;二是要建立繁荣的经济;三是要加强联合国教科文遗产保护。Abdullah Alfarag指出“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要改变石油占沙特经济比重较大的经济结构,大力去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将私营经济占GDP的重量提高到84%,减少失业率。他同时指出中国和沙特在石油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具有投资前景。Hohammed Alsadiq在演讲中提到“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要促进基建、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和住房五个主要产业的投资。他指出希望中国投资者除投资石油产业外,能够投资更多不同的行业,积极参与到愿景中。Ahmed Algarni从历史渊源方面指出中国和沙特早在古丝绸之路时期就互相往来,关系密切。丝绸之路从中国起源,然后一直到了阿拉伯半岛,通过现今的欧曼走到了阿拉伯内陆。他认为中国的GDP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且中国经济在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在增长。

第一节专家发言

研讨会第二节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陈寒溪主持。我校《国际经贸探索》主编肖鹞飞指出,中国跟沙特之间的关系可以互补,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国家,包括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比较友好,中国非常重视伊斯兰世界。中国在“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里最大的优势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可以提供劳务和资金、工程建筑承包的支持;中沙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指出,中沙两国的资源、市场、经济结构和科技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和沙特可以在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合作。他提出中国和沙特未来的合作机制有待加强,鼓励企业到沙特去投资,可促使中沙的关系更加友好。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曾楚宏具体谈了中沙的经贸合作和产能合作的问题,他指出中沙未来有许多进一步合作前景的产业,中沙关系不仅是传统友好,而且近年来越发密切。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程永林就“一带一路”的成果以及“一带一路”的期待和愿景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现在全球经济新亮点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中国继续对外开放,是一个开放的合作机制。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韩永辉认为,广东是“一带一路”和“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对接最重要的地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校阿拉伯语系主任劳凌玲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对于语言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阿语系一直在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路径,与阿拉伯国家各个学校的是必然的途径,并借此机会增进与沙特的高校或者是文化组织的交流。

第二节专家发言

研讨会中,参会学者都踊跃提问和发言,会场气氛热烈。叶海亚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随时欢迎在场的广外学者到利雅得访问,与知识交流中心的学者做进一步交流。

合影

会前,何传添在迎宾厅会见了叶海亚一行,简要介绍了我校及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发展情况,表达了加强双方合作的意愿。叶海亚也表示,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在相关领域加强合作。

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