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

广外新闻

本网讯 近日,“中西文化精要”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和广东省就业促进会创业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外—合生珠江项目基金协办,我院大众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参与并协助研讨会的筹备工作。

此我校副校长何传添、阳爱民,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涛、人事处处长谢文新,科研处处长陈彦辉,中山大学翻译学院院长黄国文,广州埃科人才研究所所长肖计划,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武建国,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哲学专家梁瑞清,广外-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经理朱宇鹏以及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参加此次研讨会。《中国文化精要》、《西方文化精要》的主编许国彬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许国彬
许国彬主持

继续教育(公开)学院承担了《中国文化精要》和《西方文化精要》两本著作的翻译工作,学院副院长陈开举主持并亲自参与了翻译工作,院长何勇斌及教师吴文权、王蓉、刘雪映、陈珍、叶庆芬、薛萍、周亚娟、周金华、李金鑫和中山大学出版社编辑(翻译学博士)熊锡源教授等参与两本著作的翻译及审稿工作。此书的翻译工作历时两年多,涉及到的领域包括政治法律、文化地理、哲学宗教、教育科技、语言文学、中医中药、音乐体育、工艺美术、天文历法、国防军事、建筑园林、衣食住行、民俗节日等诸多领域。
  本次研讨会主旨在于听取专家教授对《中国文化精要》和《西方文化精要》的中英文版本的意见,为原著的中文作者与英文译者提供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使此书在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研讨会伊始,许国彬向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教授和《中国文化精要》、《西方文化精要》两书的作者、译者及校审人员表示欢迎,阳爱民、谢文新及朱宇鹏依次上台发言。阳爱民表示,我校师生应利用广外的语言文化资源和优势,将学校的学术成果传播出去。以往较多的是将外语著作翻译成中文,而现在要将教师的中文著作翻译成外文进行传播,不仅要翻译为英语,还要译成其他语种,让尽可能多的国家了解我们的学术观点,传播中国文化,这是广外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青年教师在得到学校大力培养的同时,也要以优秀的前辈为榜样,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超越自己。

中西文化精要 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在接下来的专家发言阶段,黄国文指出“中西文化精要”外译项目是由各高校协作完成,团队以老带新旨在培养人才。他称赞译著可增进中西文化的沟通了解,在国际大舞台上发出中国人的声音,并肯定两书的翻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同时他建议需注意某些概念、学术术语和引文的翻译。肖计划从医学角度谈论对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并建议在翻译时可以进行中译英和英译中的比较,通过对比意群的一致性来了解翻译的准确性。武建国回顾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并表示《中国文化精要》、《西方文化精要》的编写和翻译的宗旨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梁瑞清过分析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关系问题说明中西方文化的不可通约性,他指出翻译已不单是语言的转化,而是文化的交流,本套著作对国内的民众有普及型和介绍性的作用。在谈到翻译的难点哲学和中医篇章时,他建议译者参考阅读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

      阳爱民致辞


  随后,作者、译者和编审者依次发言。我校宣传部部长胡文涛谈到,译者应对中国文化有足够的自信,翻译时要有一种使命感,译者需成为优秀的跨文化传播者。科研处处长陈彦辉对中国文化传播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分析。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赵军峰提出翻译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并建议应由对中西文化有兴趣但不懂中文的本土外国人来承担校对工作,阅读时不通顺的地方即为翻译的问题所在。何勇斌表示专家们的建议对于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并提出译著不仅可在海外出版,还可改编为成人教育本科段的公共课教材,通过拍摄成网络课程,可进一步发挥更大的效益。艺术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主任杨健生谈到对译文的修改意见时,指出译本中可以增加插图以利于读者理解,同时音乐章节亦可增加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内容。随后,陈开举深情而激昂地朗读了我校校长仲伟合为译著作的序言,并对翻译团队成员进行了介绍。

研讨会最后,许国彬教授对“中西文化精要”外译项目接下来的工作作了细致的安排,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西文化精要 合影留念

合影

文字 图片